分享好友 头条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大运汽车开启重整,“摩托大王”造车梦碎?

2024-12-03 14:411150

“几家欢喜几家愁。”或是当下汽车行业的真实写照。当跨界造车的小米提前完成10万辆的交付目标、华为与江淮打造的百万级豪车重磅亮相之时,大运集团造车却身陷困局,造车梦或成泡影。

  11月25日,大运集团旗下的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运汽车”)对外发布重整声明。大运汽车重整管理人表示,当前,在整个市场周期性环境影响下,大运汽车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方式,资产负债率依然保持在同行业正常水平,但流动资金遭遇阶段性周转困难,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为切实保障各方权益,大运汽车依法按程序进行重整。

  在发布重整声明的一周前,大运汽车新增了一则破产案件,申请人为江苏凯迅达高铁传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更早前,大运汽车旗下的远航汽车品牌被曝出身陷经营危机。远航汽车方面对外回应称,公司正在进行战略调整,目前处于重组状态。而关于公司战略调整的预期目标、持续时间,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远航汽车方面,相关工作人员称:“不方便回复。”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向记者表示,品牌创立到现在,远航汽车的市场知名度一直很低,消费者对这个品牌并不熟悉。“在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这家企业的营销模式也很传统,它没有以互联网思维来进行营销,导致品牌存在感低。”

  重整声明

  大运集团创建于1987年,以摩托车起家,曾凭借“风驰天下,大运摩托”的广告语风靡全国。官网披露的资料显示,大运集团年产摩托车40多种型号、200多个品种、150余万辆,年产摩托车发动机200余万台,年产三轮摩托车30多个品种、30万余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运”摩托车相继荣膺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摩托车独家供应商资格。

  记者注意到,2004年,大运集团进军商用汽车领域,在山西运城投资建设的大运重卡项目于2009年10月正式投产。投产以来,产销量持续位列行业前十,2015年开始进入行业第七,牵引车位列第六。2009年3月,大运集团组建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而后在2010年7月,大运集团成立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形成三地优势互补的卡车产业布局。

  深耕摩托车和商用车的同时,大运集团也将视角聚焦到乘用车领域。2016年,大运集团推出“大运新能源”品牌,并发布纯电动小型SUV悦虎和纯电动中型MPV远志M1车型。

  2021年,大运新能源乘用车实现批量投产。而后在2022年8月,大运汽车再度发布远航汽车品牌,并带来远航Y6、远航Y7、远航H8、远航H9四款新车型,定位中高端市场。

  “新能源汽车作为近些年的风口,从来不缺乏入局者,这样消费者的选择就很多,一家汽车品牌知名度的高低对这家企业的销量有很大影响。”张翔补充道,“消费者如果要购买一辆中高端汽车,品牌知名度必定是他们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远航汽车定位中高端,市场知名度又不高,这就决定它在市场的销售情况也不理想,所以它现在的处境不会很乐观。”

  重整声明中,大运汽车重整管理人表示:“自成立以来,大运汽车始终聚焦汽车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历经十余年发展,打造了全系列汽车生产资质、全矩阵汽车产品布局、完备的研发生产体系和成熟的营销服务体系,拥有核心技术专利1500余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重卡领域,大运品牌获得了广泛认可。”

  上述重整管理人在声明中称:“我们对接了多家投资机构商洽战略合作,推进大运有序重整。同时各生产研发园区正在准备有序复工,全力以赴做好产品订单交付、售后服务工作。”

  谈及大运汽车的重整,张翔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是行业共识,大运汽车既然进行了多维度的布局,肯定是想抓住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机遇,构建企业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但现在资本对于新能源造车已经十分谨慎,大运汽车想要解决遇到的资金问题,难度还不小。”

  门店调整

  “这可能是很久之前了。”相关资料显示,上海市普陀区柳园路118号二层A区是远航汽车的销售门店,记者近期实地走访该地址,并未发现上述销售门店,一位保安向记者如上说道。

  “因为我们最近在调整,员工也在进行培训。如果要去店里看车的话,需要提前说,不然到店里会没有人接待的,也可以搜索‘大运新能源旗舰店’,那里也有远航的产品。”不久前,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联系远航汽车广州花都融创零售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如是说道。此外,对于此番调整持续时间,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通知是到11月底。”

  与此同时,记者还联系了远航汽车成都龙泉驿销售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现在是重整阶段,我们是整体放假一个月,门店里没有人值班。想看车的话,可以安排人带看。”

  “我们门店是正常开的,目前有两个人在正常上班。”谈及外界盛传的降薪传闻,远航汽车苏州高新汽车城销售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也不是说降薪,可以不去上班,公司会给交社保,也会发苏州市最低的基本工资,如果要离职的话,公司也会给到相应的赔偿。正常的话,我们店里是9个人。现在是7个人在休假,从11月初开始,到月底结束。”

  远航汽车海口南海大道销售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公司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在调整股份结构,(我们门店)暂时是不营业。大概下个月(12月)营业,到时可以来看车了。”

  “现在进行调整,门店是没有人的,预计11月底调整结束。”谈及门店销量,远航汽车重庆金菱车世界销售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话说,店里的销量一直是不太好的。”

  关于远航汽车的消息,远航汽车北京五方天雅销售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官方消息为准,目前公司正在调整,门店暂时看不了车,调整预计也会很快,不会太久。”

  “济南市只有我们一家,我们门店正常开,可以看到实车。”远航汽车济南保能销售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确实在调整,是保留一部分门店,有些门店也确实不再营业了。”

  “现在车只能看,不能买。等过了11月就会好一些,公司确实在调整,但不是网上说的破产什么的。”对于公司的外界传闻,远航汽车太原新汇众销售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说道。

  “在我们的认知里,远航汽车的市场存在感很低。对消费者来说,无论是远航汽车的产品信息,还是公司经营层面的信息,外界都不是很熟悉。”汽车行业分析师万春雷直言道。

  谈及远航汽车背后的大运集团,万春雷表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大运集团的摩托车业务确实知名度很高,但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大运摩托车也不多。“除了大运摩托的名声外,大运重卡的市场知名度也还可以,但远航汽车作为大运拓展的乘用车品牌,几乎没有存在感。”

  跨界之困

  “这些年跨界造车的企业,做得比较成功的也就小米。其他的跨界企业,做得都不算出彩,比如创维,它在国内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万春雷称,“对大运集团来说,推出远航汽车品牌拓展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不算是特别大的跨界,至少有一定的制造基础。”

  万春雷补充道:“跨界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以小米造车为例,其创始人雷军在进军造车行业之前,亲自到各个车企观摩学习,做了充足的调研,了解市场的声音和需求。现在汽车的每个细分市场的竞争都足够激烈、残酷,企业经营者必须要把市场需求研究透。”

  对于曾经的“摩托大王”布局造车行业,张翔称,大运集团作为摩托车行业的明星企业,有着辉煌的历史。“但造摩托车和造汽车区别很大,摩托车零部件少,整体结构相对也简单,而造汽车的零部件多,工艺流程也更复杂,所以大运集团为远航汽车的赋能有限。”

  “如果将时间拉到20年前,大运集团在造车领域成功的可能性远大于现在。现在行业的竞争过于激烈,玩家多,远航汽车在知名度、资金上又没有太大的优势。”张翔直言,“目前的远航汽车如果想要突围出来,必须要寻找新的资金,研发新的技术,推出新的车型。”

  “带着‘钱袋子’进入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企业经营者既要把现在以及未来的市场需求研究透,还要想好钱怎么花,怎么匹配自身的资源和资本力量,推出可能在市场上成功的产品,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万春雷称,“消费者需求没有研究透,进入行业前的功课没做足,那跨界造车失败的可能性极大。远航汽车这几年在市场上没有足够出色的产品或者说没有足够吸引人的广宣,消费者不熟悉,那现在企业遇到问题也就不意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保时捷控股减记大众股份价值
大众集团最大股东保时捷控股(Porsche SE)警告称,其可能把所持大众集团股份的价值减记至多200亿欧元(约合210亿美元),这是大众集团成本危机动摇投资者信心的最新迹象。  目前,大众集团正面临着重重挑战,包括

0评论2024-12-17109

国家统计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国新办就2024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请问发言人如何评价政策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了政策预期?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

0评论2024-12-17107

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即将到来的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针对这一年的经济工作,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

0评论2024-12-17162

系牢自动驾驶“安全带”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蓬勃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加速迭代,成为推动交通革命的重要力量。在出行和物流领域,自动驾驶已在一些封闭场景和特定路线中率先试点应用。然而,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也令人警

0评论2024-12-17170

动力电池行业“淘汰赛”加剧 头部企业积极“出海”谋增量
2024年接近尾声,在这一年,由于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不断下跌以及下游车企“价格战”向上传导,动力电池行业“内卷”持续升级,产能加速出清。  前不久,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电池薄膜专委会发出倡议,从产销两端主

0评论2024-12-17111

移动充电机器人“上岗” 助力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难题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截至2024年11月份,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35.2万台,同比上升49.5%;1月份至11月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75.6万台,同比上升23%。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

0评论2024-12-17206

大众提议为田纳西州工厂工人涨薪14%
大众汽车公司在12月11日表示,将在四年内为美国田纳西州装配厂新加入工会的工人增加14%的工资,并提供利润分成。  今年4月,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赢得了大众田纳西州查塔努加(Chattanooga)工厂工人的代表权

0评论2024-12-17169

汽车滚装“国家队”正式组建
上港集团与中远海控近日分别发布公告,各自拟出资不超过10亿元,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摘牌方式,参与上汽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增资项目,预计增资后各持股10%。  增资完成后,安吉物流注册资本将由6亿元增加

0评论2024-12-17172

我国将丰富新能源车险产品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从全面监管严格监管、切实防范化解风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20条措施,

0评论2024-12-12116